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敲开大学创业之门

编辑 :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 :2012-06-09浏览次数 :3955

    院士和企业家——在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内,一人可以有双重身份。
    
    年近8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毛二可,在2011年创建了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理工雷科是北京理工大学按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等政策,创办的第一个学科性公司,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内。
    
    而在记者所采访的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这4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里,来自大学的创业企业占40%左右,有效实现了大学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成为大学科技园区内最具特色的一支创业力量。
    
    鼓励“下海”成趋势
    
    
2001年初,杭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在浙江大学科技园内成立,该公司的创始人是浙江大学的4位教授。其时,浙江大学科技园刚成立不久,两支新生力量,共同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教授们“下海”的意图很清晰,就是要推动数字电视芯片技术的转化。在浙江大学科技园的支持下,杭州国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标芯片产品,公司也随之发展壮大。
    
    在杭州国芯的影响和带动下,浙江大学科技园内涌现出一批创业企业。
    
    “近年来,浙江大学鼓励教授走进科技园区,了解企业的研发需求和市场趋势,通过与企业合作或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加快向产品市场化方向发展。”浙江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主任葛朝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支持师生创业,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的主要职责。
    
    毛二可院士是行业内非常有声望的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长年在实验室耕耘,毛二可突然发现自己研究的很多技术成果具有民用的价值,却苦于没有转化的途径。于是老院士在学校的支持下,着手创建公司。
    
    “只是为了让团队辛苦研发的技术,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面对教授们质朴的想法,北京理工大学不仅提供场地,还给予资金,助力教授们创业,成立了理工雷科公司。
    
    为支持理工雷科的发展,北京理工大学还将一项发明专利投资到理工雷科公司,并将该专利所占理工雷科股份的30%(180万元),奖励给毛二可等6名核心技术人员。
    
    北京理工科技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是一种新型的产学研模式,可以称其为‘产学研师’。”
    
    在“产学研师”这一模式中,强调人的作用,强调教师与企业的核心地位。
    
    环顾国内的大学科技园,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初现端倪,并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以理工雷科为例,“老师参与创办企业,教学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科研成果数量反而增加了50%。”郑云说,“学校鼓励这样的学科性公司,因为能促进企业和学校学科的良性互动。”
    
    完善服务是关键
    
    
“所谓大学科技园,其关键在于依托大学。大学科技园必须紧密依托大学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孵化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葛朝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但这需要大学科技园能够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帮助入园的初创企业发展壮大。
    
    浙江大学科技园是较早致力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葛朝阳介绍,在研发服务上,浙大科技园除了充分利用浙大资源外,还单独筹资建立了两个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是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
    
    “两个平台面向光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提供相关技术测试、试验服务。”葛朝阳说,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对产品性能、技术指标进行测试的共性需求问题。
    
    在清华大学科技园,类似的服务平台也在发挥重要作用。“原来我们只是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现在则为整个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陈鸿波告诉记者,清华大学科技园的支撑平台,既包括空间环境,也包括软件设施,并已形成了一套创新服务体系。
    
    据介绍,清华大学科技园的创新服务体系,除了提供基础的物业、商务、通讯和文化等服务,还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包含政策支持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交流与培训服务、中介代理服务等。
    
    针对不同企业,清华科技园还定制了不同的服务计划。例如,与亚杰商会联手合办“摇篮计划”,选择部分初创企业,为他们匹配已经创业成功的创业者作为导师,面对面交流沟通创业难题;“钻石计划”每年精选3~5家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企业,给予全面扶植,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的领军企业。
    
    扩大辐射是方向
    
    
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武汉大学科技园,是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大学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
    
    武汉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武大科技园已成长为一家颇具专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全国唯一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目前,园内已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并培育孵化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地球空间信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更重要的一点,是武大科技园构建的产业格局,一方面体现了武汉大学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应东湖高新区发展建设的需求。
    
    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历来有之。例如清华科技园在全国的近30家分园中,大部分位于当地的高新区、经开区或工业园区内;昆明市与北理工共建的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旨在为高校和其科技成果在昆明的转化和产业化搭建桥梁;浙江大学科技园也在浙江宁波和江西南昌等地建有分园,服务于当地的创业企业和产业集聚。
    
    大学科技园的影响力在不断向外辐射,各自的辐射力度和方向也不一样。比如武汉大学科技园定位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辐射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浙江大学科技园以孵化创业、辐射高新技术为主旨;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发挥国防特色的优势,将建设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开始落地开花,他们最近在美国成立了硅谷中美技术型初创企业孵化器。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点任务是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优势、学科优势,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高校师生的科技创业;集聚服务资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速创新要素对接和互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在新时期,大学科技园将以学校为点,以园区建设为面,打开一扇新型的大学创业之门,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2012-06-09)